
位於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台21線旁的隆華國小(舊址坐標:23°34'27.70"北,120°52'35.87"東),可能是近年來一再重建,卻又一再受災,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吧!
1996年賀伯颱風重創台灣,南投縣台21線新中橫公路水里-信義一帶,土石流、崩塌及洪水等災情嚴重,其中陳有蘭溪及其上游和社溪等沿岸受創尤深。照片1及照片2為1996年賀伯颱風期間,編號「投縣DF194」(照片3)的土石流潛勢溪流發生土石流造成隆華國小受災的狀況,其中學校操場及一樓教室,幾乎被土石流完全淹沒(照片4及照片5)。
當時雖有部份學者主張該處土石流仍有復發可能,建議遷校,但居民考量交通位置等因素,最後依舊採原地修復方式重建。豈知,3年後遇上九二一大地震,第一次重建後的校舍再次損毀。

.jpg)


遺憾的是,震災重建時,建議遷校,易地重建的聲音,再次被否決,隆華國小在原址第二次重建,更大、更漂亮的校舍在各界的善款與努力下於2001年完工。
接著,2009年莫拉克颱風來襲,第二次原地重建的新校舍,就在和社溪的洪水淘刷下,再次毀損(照片6、7)。


第三次重建,大家終於同意遠離這個舊址了。2005年世界銀行「世界自然災害熱點及風險分析報告」指出,台灣同時暴露於三項以上天然災害之土地面積為與面臨災害威脅之人口均為73%,高居世界第一;而隆華國小在短短十幾年間,分別受到土石流、地震、洪水三種不同災害而毀損的狀況,也許就是這樣的縮影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七二水災期間,和社溪的洪水淘刷即曾造成隆華橋的第一次斷橋(照片8);2009年莫拉克颱風期間,同一側的隆華國小亦因相同原因而毀損;就在今(2017)年的0601豪雨期間,隆華橋再次因洪水淘刷造成第二次斷橋及多棟民宅毀損(照片9),顯示這十幾年河相的變化其實有跡可尋。因此,如能持續蒐集各地區之歷史災害照片,將有助於對未來可能致災的地點及災因有更好的預測結果。
